近視鏡和老花鏡物理(近視鏡和老花鏡的區(qū)別)
珍視杰-專注眼鏡十余年
關于近視鏡,花鏡的鏡鏡片物理原理
近視的光學原理:由于角膜和晶狀體組成的光學系統(tǒng),近視對物體圖像有很強的聚焦能力,而眼睛透明介質(zhì)組成的折射系統(tǒng)的屈光力過高,導致物體圖像焦距縮短,焦點靠得更近。
老花鏡是由凸透鏡成像制成的眼鏡片,用于糾正花眼,對看近距物件時有變大實際效果。近視鏡是由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片,用于近視眼矯正,看近距物件時有變小的實際效果。
鏡片 老花鏡是由凸透鏡做成的鏡片,用來矯正老花眼,對看近距離物品時有放大效果。近視鏡是由凹透鏡做成的鏡片,用來矯正近視,看近距離物品時有縮小的效果。
凹透鏡的原理,讓近視的人看清楚遠處的東西。凹透鏡亦稱為負球透鏡,鏡片的中間薄,邊緣厚,呈凹形,所以又叫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近視眼鏡的作用是為了矯正視力,可以清晰地看到遠距離的物體。為了使眼球的睫狀肌保持一定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因為遠方的光線不能在視網(wǎng)膜上聚焦,造成視遠物不清楚,而配戴了近視鏡后,就可以獲得清晰的物象,從而使視力得以矯正。
物理題:用一副近視鏡和一副老花鏡做成一望遠鏡
1、要制作望遠鏡物鏡的焦距必須大于目鏡的焦距,放大率=物鏡焦距/目鏡焦距。其中凹透鏡的焦距是負的,計算時以它們的絕對值來計算。
2、為了得到放大效果,需:物鏡焦距目鏡焦距,也就是:物鏡屈光度目鏡屈光度。近視鏡是凹透鏡,用來作目鏡。老花鏡是凸透鏡,用來作物鏡。理論上找個300度以下的老花鏡就行,鏡筒長度是兩者焦距之差。
3、要簡單易些的,材料要常見這樣的要求,是一種制作模型或者做原理性試驗的要求,所以沒必要真的從結(jié)構上做成單筒望遠鏡的樣子(除非你看重的只是外形)。
4、沒有什么操作要點。只要:物鏡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小一點。 目鏡的凹透鏡,多用幾個凹透鏡,疊起來。那么,望遠鏡的倍數(shù),就能大一些。這種原理,制作的望遠鏡,只是玩具的水平,主要是受限于原理。
5、如果我沒搞錯的話,是2倍。如果你把老花鏡換成100度的,那大概是4倍做出來。
老花鏡和近視鏡誰是放大鏡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_百度...
老花鏡是凸透鏡近視鏡和老花鏡物理,也就是放大鏡:近視鏡是凹透鏡近視鏡和老花鏡物理,也就是縮小鏡。也可以外觀上看,要是中間凸起的是老花鏡,中間凹下去的是近視鏡。
老花眼鏡為凸透鏡 1 凹透鏡具有縮小物體的功能,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的功能 2 晃動透鏡,通過透鏡看遠處物體,凹透鏡呈現(xiàn)順向,凸透鏡呈現(xiàn)逆向運動 3 從外形分辨,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兩者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有兩種可能,鏡片距物體很近,在一倍焦距之內(nèi),此時老花鏡完全等同于放大鏡 您是遠視。一般就是第一種情況。如果認為近視鏡和老花鏡物理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從光學角度上可以說是近視鏡和老花鏡完全相反,近視鏡是凹透鏡,老花則是凸透鏡(放大鏡),老花鏡是用來矯正遠視眼的,即可以看清特別遠的東西卻看不清近處的東西。而近視則是看不清遠處的東西。
老花眼戴凸透鏡才能看清近處的物體,近世眼看近的物體不用戴鏡子。老花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近視不能。
進而使光匯聚到視網(wǎng)膜的黃斑上,達到改善視力的目的。(老花鏡原理類似)近視、遠視鏡的度數(shù)就是焦距(米)的倒數(shù)乘以100,單位焦度。近視鏡為負值,老花鏡為正值。
近視鏡,老花影分別是什么鏡片(凸透鏡,凹面鏡)?如何很好的區(qū)分?_百度...
1、老花鏡是為看不清近處東西的老人群體使用的,因為老花眼常出現(xiàn)在老人身上,所以這樣解釋。老花鏡鏡片可以分為玻璃鏡片和光學樹脂鏡片。老花鏡因為是老人佩戴,所以在選擇框架時要選擇質(zhì)量好、彈性好、材質(zhì)舒服的眼鏡架。
2、老花鏡是由凸透鏡做成的鏡片,用來矯正老花眼,對看近距離物品時有放大效果。近視鏡是由凹透鏡做成的鏡片,用來矯正近視,看近距離物品時有縮小的效果。
3、老花鏡是由凸透鏡成像制成的眼鏡片,用于糾正花眼,對看近距物件時有變大實際效果。近視鏡是由凹透鏡制成的眼鏡片,用于近視眼矯正,看近距物件時有變小的實際效果。
4、性質(zhì)不同 近視眼鏡是凹透鏡。老花眼是凸透鏡。針對人群不同 近視眼鏡是針對近似人群,老花鏡針對的是中老年人。
一道初三物理題,在線等!!!
1、答案:B 電功率的公式是:P=U^2/R 由公式可見,在電壓不變時,電路中的電阻越小,功率越大,則燒水越快。四個選項中,只有三根并聯(lián)時,電阻是最小的。
2、L1正常發(fā)光,說明L1電壓10V,功率10W,根據(jù)P=UI,得I=1A,則電流表示數(shù)1A,三個燈泡相同,電阻R1=R2=R3=10Ω R2并聯(lián)R3=5Ω,P=IR=1×(5+10)=15W。
3、一半物體浸入水中,受浮力:10-4=6N。根據(jù)浮力公式ρVg ,很容易算出V。V=6/(10^3*10)=6*10^-4 m3 ,物體體積為2V=2*10^-3 m3 物體受到的浮力為10N,因為這個物體是漂在水上的,重力與浮力平衡。
4、解:根據(jù)v=s/t,可得 調(diào)速前速度為1463/18=100km/h 調(diào)速后速度為1463/195=99 速度相減得8km/h 挺會利用網(wǎng)絡的嘛,不過遇到困難要先自己動腦筋,好好學吧,孩子,很有潛力的。
5、電阻絲的總電阻為150歐,總長6CM,所以每CM的電阻為150/6=25歐 電子秤最大稱量時,彈簧形變6CM,此時電阻絲的電阻為150歐,由F=10L=60N。